小说《四合院:开局拒养易中海》,大神“每日迷妹”将林朝援娄晓娥作为书中的主人公。全文主要讲述了:穿越成四合院最惨学徒工,刚睁眼就被易中海堵在车间:“想学好技术?先答应给我养老!”
林朝援冷笑:这破院的禽兽,谁爱伺候谁伺候!
激活万倍经验系统,别人十年磨一剑,他三天精通钳工,半月拿下工程师资格,工资翻倍碾压全院!
秦淮茹哭着上门借粮?“按政策,我家定量供应。”
傻柱挥拳挑衅?军体拳教他做人!
易中海道德绑架?直接请街道办来评理,夺他大爷权威!
更绝的是,他反手截胡娄晓娥,婚礼办得比傻柱许大茂加起来还风光,气得贾张氏当场跳脚!
从人人可欺的学徒,到全厂敬仰的技术大佬,林朝援只用一件事:
谁敢来犯,要么用技术打脸,要么用实力碾压!
这禽满四合院,终究要被他踩在脚下!
                
《林朝援娄晓娥《四合院:开局拒养易中海》_《四合院:开局拒养易中海》最新章节在线阅读》精彩片段
                
                第二天轮休,天刚蒙蒙亮,林朝援就醒了。
窗外的天还泛着青灰色,寒风顺着窗缝钻进屋里,带着刺骨的凉意,可他心里却燃着一团火,烧得他睡意全无。
他从床底翻出那个旧木箱子,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只有几件洗得发白的旧衣服。
他挑来挑去,终于找出那件最体面的中山装——补丁最少,领口和袖口虽然磨得发亮,却被原主洗得干干净净。
他把衣服铺在炕上,仔仔细细地拍打,连衣角的褶皱都用手捋平,然后郑重地穿上。
镜子是裂了缝的,只能照出模糊的人影,可林朝援还是从那片模糊里,看到了一个挺拔的身姿。
衣服虽旧,却掩不住他身上那股子蓬勃的朝气,配上他棱角分明的脸庞,竟也透出几分干净利落的精神气。
他摸了摸裤兜,里面揣着仅有的五毛钱和三张皱巴巴的工业券。
这点钱,在别人眼里或许不够看,可在他心里,却是撬动未来的第一块基石。
他的目标很明确——区图书馆。
根据昨天和娄晓娥母女的短暂接触,再结合原著里的信息,林朝援对娄晓娥的画像越来越清晰:受过良好教育,偏爱文艺,骨子里带着几分小资情调,厌恶世俗的斤斤计较。
而图书馆,既是她最可能出现的地方,也是他能自然“偶遇”,并悄悄展现自身“价值”的最佳舞台。
毕竟,在这个年代,一个懂文学、有思想的工人,可比一个只会埋头干活的闷葫芦,更能打动娄晓娥这样的姑娘。
他锁好门,迎着清晨的寒风,快步走向图书馆。
街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大多是提着菜篮子的主妇,或是匆匆赶路的工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生活的疲惫,唯独林朝援,眼神明亮,脚步坚定。
区图书馆是一栋老式的红砖楼,门口爬满了枯萎的藤蔓,透着一股岁月的厚重感。
林朝援推门进去,一股混杂着旧书墨香和暖气的味道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身上的寒气。
他没有急着去找娄晓娥,而是先在一楼的报纸区逛了逛,假装在看当天的《人民日报》,实则用眼角的余光,快速扫视着各个阅览区。
果然,在二楼的文学阅览区,那排高大的木质书架旁,他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娄晓娥今天穿了件淡蓝色的棉袄,棉袄的布料是上等的细棉布,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她围着一条雪白的围巾,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用一根黑色的发绳扎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
她正踮着脚尖,努力去够书架上层的一本书,纤细的手臂向上伸展,身体微微前倾,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蓝莲花。
阳光透过窗户上的玻璃,斜斜地射进来,在她身上镀了一层温暖的柔光,让她整个人都显得格外温柔。
这画面,跟车间里那些灰头土脸的景象,跟西合院里那些鸡飞狗跳的争吵,完全是两个世界。
林朝援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悸动,快速调整好面部表情——温和、礼貌,带着恰到好处的疏离,既不显得刻意,也不会让人觉得冷淡。
做好准备后,他迈开脚步,快步朝着娄晓娥的方向走去。
“同志,需要帮忙吗?”
他的声音不高不低,温和得像春日里的微风,刚好能让娄晓娥听见,又不会打扰到周围看书的人。
娄晓娥闻声回头,看到是他,那双清澈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脸颊上泛起淡淡的红晕,像熟透的苹果,格外动人。
“是……是你啊,同志。
真巧。”
她的声音轻轻的,带着点羞涩,跟昨天在车间门口时的从容,又多了几分少女的娇憨。
“确实挺巧。”
林朝援微微一笑,笑容干净又真诚,他伸出手,轻松地帮她取下了那本放在书架最高层的书——封面是暗红色的,上面印着烫金的书名:《罗密欧与朱丽叶》。
他拿着书,递到娄晓娥面前,随口问道:“你喜欢莎士比亚?”
娄晓娥接过书,手指不小心碰到了林朝援的指尖,像被烫到一样,快速缩了回去,她有点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小声说:“嗯,就是随便看看。
你……你也看过?”
她问这话的时候,眼神里带着一丝期待,又带着一丝不确定。
在她的认知里,工人大多忙于生计,很少有人会接触这些“洋玩意儿”。
“看过。”
林朝援的语气很平常,就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一样轻松,“经典的爱情悲剧,写得很动人。
不过,比起罗密欧和朱丽叶,我觉得莎翁笔下的另一个女性角色,更值得欣赏。”
娄晓娥好奇地抬起头:“谁?”
“鲍西娅,《威尼斯商人》里的那个女主角。”
林朝援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她不仅美丽,更有智慧和勇气。
在法庭上,她用自己的智慧,既救了安东尼奥,又惩罚了夏洛克,那种临危不乱、运筹帷幄的样子,比很多男性角色都要耀眼。
当然,《罗密欧与朱丽叶》里那种冲破家族束缚的纯粹情感,也确实让人动容。”
他这番话,说得恰到好处。
既显示了自己并非一无所知,证明了自己的文化素养,又巧妙地避开了单纯谈情说爱的肤浅,把话题的格调抬高了一个层次。
娄晓娥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两颗闪烁的星星。
她没想到,一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工人,竟然真的读过莎士比亚,还能说出这样深刻的见解。
她激动地说:“你也喜欢鲍西娅?
我第一次读《威尼斯商人》的时候,就被她圈粉了!
法庭上那段辩驳,简首太精彩了,每一句话都说到了点子上,看得我热血沸腾!”
“是啊,那是法律和智慧的胜利。”
林朝援顺着她的话往下说,顺势和她并肩走在书架之间,脚步放得很慢,声音也压得更低了,以免影响到周围安静看书的人。
“其实不光是西方戏剧,咱们国家的古典戏剧里,也有很多这样有智慧、有胆识的女性角色。
比如《西厢记》里的红娘,虽然只是个丫鬟,却敢为了成全崔莺莺和张生,跟老夫人斗智斗勇,既机智又勇敢,一点都不输给鲍西娅。”
他不动声色地把话题从西方文学引向东方古典,既符合当下的时代背景,不会显得过于“崇洋媚外”,又能展示自己更广的知识面,让娄晓娥觉得他不仅懂西方,更了解传统文化,进一步打破她对“工人”的刻板印象。
“红娘啊……”娄晓娥被他的话引导着,思绪也飘到了《西厢记》的故事里,她笑着说,“她确实挺可爱的,像个小太阳一样,热情又勇敢。
要是没有她,崔莺莺和张生,说不定就真的被拆散了。”
两人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就走到了靠窗的座位旁。
林朝援做了个“请”的手势,娄晓娥犹豫了一下,还是坐了下来。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子上,暖融融的,空气里弥漫着旧书特有的墨香,混合着娄晓娥身上淡淡的皂角味,让人觉得格外安心。
林朝援没有一味地显摆自己的学识,而是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和倾听者的角色。
他会认真地听娄晓娥说话,在她说到兴奋处时,适时地提出一两个问题,引导她继续说下去。
在聊天的过程中,他发现娄晓娥对音乐也很感兴趣,尤其是古典音乐,便顺着这个话题,聊起了贝多芬。
“我最喜欢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林朝援说着,用手指在桌子上轻轻敲出那著名的节奏:“噔噔噔-噔~”,他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开头这几下,就跟命运在砸门似的,沉重、急促,听着就让人心头一紧。
可你再仔细听下去,后面又有那么柔美的乐章,像是在黑暗里,始终有人抓着那点光不放,不肯向命运低头。
我觉得,这大概就是音乐的魅力吧——它能说出很多语言表达不出的东西,能把人心里最深处的情感,都给唤醒。”
娄晓娥听得入了神,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林朝援。
她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以前,她身边的人,要么觉得这些古典音乐是“资产阶级的糟粕”,对其嗤之以鼻;要么就是附庸风雅,根本不懂装懂,只会说一些空洞的赞美。
可眼前这个年轻的工人,他的理解是那么真切,那么深刻,眼神里闪烁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光芒,让人无法移开目光。
“你真厉害,懂得这么多。”
娄晓娥由衷地赞叹道,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崇拜,她犹豫了一下,又问道,“你在厂里……是做技术工作的吗?”
在她看来,只有从事技术工作的人,才会有这样缜密的思维和深刻的见解。
“嗯,轧钢厂的钳工学徒。”
林朝援坦然承认了自己的身份,没有丝毫的自卑和躲闪,“每天跟钢铁、机器打交道,确实是粗活。
但我觉得,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
把一块块冰冷的钢铁,加工成一个个精密的零件,再组装成能为国家建设出力的设备,这里面也有大学问,也需要动脑子、花心思。
而且,国家现在正大力发展工业,咱们工人把技术学好了,把机器造好了,就是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这不丢人。”
他这番话,既点明了自己的工人身份,又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把“粗活”和“国家建设”联系起来,既接地气,又充满了正能量,丝毫不会让人觉得他的工作卑微,反而会觉得他踏实、有追求。
娄晓娥看着他认真的侧脸,阳光在他的睫毛上跳跃,留下淡淡的阴影。
她心里那种异样的感觉越来越浓了。
他跟她以前认识的所有人都不一样。
他不像父亲那些做生意的朋友那样圆滑世故,满肚子算计;不像西合院里的邻居那样,整天为了柴米油盐斤斤计较,家长里短;也不像厂里那些年轻工人那样,要么粗鲁木讷,要么好高骛远。
他沉稳、踏实,有见识,说话有条理,眼神干净又坚定,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虽然暂时被尘土掩盖,却难掩其内在的光芒。
“你说得对。”
娄晓娥轻声说,语气里带着一丝敬佩,“靠自己的双手和技术吃饭,为国家做贡献,这是最光荣的事。”
两人又聊了很久,从文学聊到音乐,从历史聊到当下的社会形势,越聊越投机,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林朝援看了看墙上那座老旧的挂钟,时针己经指向了十一点,他知道,见好就收的时候到了。
他站起身,脸上带着歉意的笑容:“时间不早了,我得去新华书店看看,有没有新出的技术手册。
娄同志,今天能跟你聊天,我很开心。”
娄晓娥心里竟涌起一股莫名的不舍,她连忙也站起身,看着林朝援的眼睛,小声说:“我也很开心!
那个……你以后,还会来图书馆吗?”
问完这话,她的脸颊又红了,紧张地攥着手里的书,生怕得到否定的答案。
“有空就会来。”
林朝援看着她紧张的样子,心里暗暗好笑,脸上却依旧是温和的笑容,“知识这东西,学无止境。
多看书,总是没错的。
再见,娄同志。”
“再见……林同志。”
娄晓娥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图书馆的门口,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软软的,甜甜的,久久无法平静。
她低头看着手里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又想起他说的鲍西娅、红娘,想起他聊贝多芬时眼里的光芒,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露出了一个温柔的笑容。
这个男人,真有意思。
林朝援走出图书馆,外面的阳光依旧明媚,寒风依旧刺骨,可他的心里却暖烘烘的,踏实得很。
这次“邂逅”,效果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他成功地在娄晓娥心里,把自己从一个“清贫工人”的刻板印象,扭转成了一个“有内涵、有追求、有潜力”的青年才俊。
易中海的刁难?
车间里的重活累活?
秦淮茹的嫌弃?
阎埠贵的算计?
贾张氏的刻薄?
这些眼前的苟且,在他更长远的谋划面前,暂时都不算什么了。
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
后面还有更难的关卡在等着他——娄父那一关,那个精明的资本家,绝不会轻易把女儿嫁给一个一无所有的工人;还有西合院里那些禽兽们,一旦知道他在跟娄晓娥来往,肯定会跳出来横加阻拦,甚至搞出各种幺蛾子。
可他不怕。
系统在手,他有别人没有的万倍经验,能快速掌握顶尖技术;先知在心,他知道未来的走向,知道每个人的弱点和软肋;再加上他对这个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对人性的深刻了解,他有信心,在这盘看似艰难的棋局里,一步步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娄晓娥,这只是开始。”
他抬头看向天空,眼神锐利如刀,“用不了多久,我会让你看到,选择我,是你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
“还有西合院的那些人,”他的语气变得冰冷起来,“你们欠原主的,欠我的,这笔账,咱们慢慢算。
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们所有人都明白,什么叫悔不当初!”
他裹紧身上的中山装,汇入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中。
他的脚步坚定,方向明确——新华书店。
他需要尽快利用系统,掌握更多的技术知识和这个时代的信息,为接下来的每一步,积蓄足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