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小饭馆》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彩,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炸鸡棉花糖”的创作能力,可以将赵大勇林大福等人描绘的如此鲜活,以下是《山村小饭馆》内容介绍: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山村小饭馆(赵大勇林大福)完结小说_热门小说推荐山村小饭馆赵大勇林大福》精彩片段
春深日暖,山花烂漫,溪水欢唱。
小雨和小草花费了不少心力,将后院那片荒地开垦成整齐的菜畦。
嫩绿的小葱、青翠的菜苗、带着毛茸茸小刺的黄瓜秧和紫莹莹的茄子苗,都被精心侍弄着。
角落里,还有一小片小雨费尽周折从南方行商那里换来的番椒,这是她未来宏图中不可或缺的辛辣滋味。
新搭建的鸡舍里,几只鹅黄色的鸡雏叽叽喳喳地追逐嬉戏,为这小院平添了无限生机。
春日限定的“香椿炒蛋”与“腌笃鲜”一经推出,便成了食客们的心头好。
尤其是那碗“腌笃鲜”,用的是去冬精心腌制的咸肉,配上春日里破土而出的、最鲜嫩的春笋与吸饱了汤汁的豆腐结,经小火慢炖,汤色乳白,汁浓味醇,那极致的鲜味仿佛能唤醒沉睡一冬的味蕾。
老食客们都说,只有尝过小雨做的这口春鲜,才算是真正从冬日的蛰伏中苏醒过来,浑身筋骨都活泛了。
然而,树木招风,名高引谤。
小雨饭馆的名声越传越远,终于引起了镇上另一家酒楼“醉仙楼”胡掌柜的忌惮。
悦来酒楼因与小雨合作,生意日益红火,严重分流了醉仙楼的客源。
一日午后,胡掌柜带着两名膀大腰圆的伙计,面色不善地踏进了小雨这间略显拥挤的饭馆。
他不似陈掌柜那般以礼相待,开口便带着火药味,首言质疑小雨一个乡野村姑,如何能懂得这许多闻所未闻的精巧菜式,言语间夹枪带棒,暗示她的菜谱来路不正,甚至扬言要告她偷师窃艺,败坏她的名声。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污蔑与威胁,店内一时鸦雀无声。
小雨心中亦是一紧,但很快便镇定下来。
她并未动怒,只是平静地请胡掌柜稍坐,随即从容地系上那件洗得发白的粗布围裙,转身走进了烟火气蒸腾的厨房。
“胡掌柜既然心存疑虑,不妨亲眼看看,我这乡野村姑是如何做菜的。”
她声音清越,不仅是对胡掌柜所言,更是对店内所有屏息凝神的食客宣告,“美食之道,贵在用心与创新,而非固守门户之见。”
她当场做了一道极考验刀工的“文思豆腐”。
只见一块嫩白的豆腐在她手中,随着菜刀轻灵起落,瞬间化作千丝万缕,细如发丝,放入清冽的高汤中,根根清晰,舒展开来,宛如一幅灵动的水墨画。
接着,她又炒了一道最寻常不过的“醋溜白菜”,成菜却色泽油亮,酸甜比例恰到好处,入口脆嫩生香,火候掌控得妙至毫巅。
仅是这手神乎其技的刀工和对火候精准的把握,便己让胡掌柜和在场众人看得目瞪口呆。
这绝非一日之功能成,更不可能是靠偷师便能学来的底蕴。
胡掌柜尝过这两道菜后,面色一阵青一阵红,那豆腐的柔嫩细腻与白菜的爽脆酸甜,仿佛无声的耳光,将他先前的质疑击得粉碎。
他最终什么也没能再说出口,只是神色复杂地拱了拱手,带着伙计悻悻而去。
经此一役,小雨的厨艺名声不降反升,甚至传到了更远的地方,连镇上不少有头有脸的人物都专程慕名而来,想亲口尝尝这能让醉仙楼掌柜铩羽而归的绝世手艺。
夏日炎炎,蝉鸣聒噪。
小雨饭馆适时推出了清凉解暑的凉面、冰镇绿豆汤和酸甜开胃的梅子饮,成为了过往行人和村民消夏的最佳选择。
院子里搭起的宽大凉棚下,总是坐满了摇着蒲扇、谈天说地的客人。
小雨注意到,村塾里那位新来的沈先生,一个总是穿着洗得发白的青衫、眉目清俊的年轻人,时常在午后客流稍歇时,点一碗凉面或一壶梅子饮,独自坐在角落里边看书边慢品。
他为人温和,见小草算账遇到难题时会耐心指点,偶尔也会给好奇围拢过来的村民讲讲书中的趣闻轶事,声音不高,却总能引人入胜。
小雨感念他谦和有礼,有时会特意送上一碟自己新研制的桂花糕或艾草团子。
沈先生则会带来一些镇上书坊新刊印的话本或游记给小雨和小草解闷,偶尔兴致来了,还会主动提笔为饭馆写下新的招牌菜单,他的字清秀挺拔,风骨不凡,为这乡野小店增添了几分雅致。
一来二去,两人之间便生出一种淡淡的、无需言说的默契与欣赏。
王婆婆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时常在小雨面前念叨沈先生人品端方、学问也好。
小雨听着,面上只是浅浅一笑,心底却并非毫无波澜,只是眼下,她更想先稳稳地走好自己脚下的路。
金秋时节,天高云淡,正是收获的喜悦弥漫之时。
后院的菜园己是果实累累,小鸡们也长成了能下蛋的母鸡。
小雨用新收的稻米做了清香扑鼻的竹筒饭,用自家菜园收获的红辣椒做了令人食欲大开的辣子鸡,用采摘的各类瓜果酿制了更多风味的果酒。
经过近一年的用心经营,“青石山饭馆”早己超越了单纯食肆的范畴,它成了青石村信息交流、人情往来的重要枢纽。
谁家有了红白喜事,会来订几桌席面;谁家遇到了难处,小雨知道了也总会尽力帮衬一把。
她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善良,真正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赢得了乡邻们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爱护。
悦来酒楼的陈掌柜再次来访,这次,他带来了一个更具魄力的提议。
他希望投资将小雨的饭馆进行大规模扩建,将其打造成一个集特色餐饮、山野住宿于一体的“青石山居”,吸引更多来自镇上乃至县城的客人,来此体验地道的山村风味与宁静的自然风光。
这一次,小雨没有立刻回绝。
她环视着这间日益显得局促的小店,望向窗外层林尽染的如画山景,内心开始认真权衡这个提议。
这或许不仅仅是她个人事业的飞跃,更是一个能让偏远的青石村被外界看见、让全村人都能从中受益的契机。
她可以与本村村民签订契约,稳定收购他们的山货、蔬菜、禽蛋,甚至可以雇佣更多的村民,尤其是那些生活困顿的妇孺。
晚饭后,月色如水,她将自己的顾虑与初步想法向沈先生和盘托出。
沈先生仔细聆听着,从契约文书的法律细节,到与乡邻合作的利益分配,都给出了中肯而务实的建议。
“小雨,”他看着她被灯火映亮的侧脸,目光温和而坚定,“你想做什么,便放手去做。
你有这般能力,更有常人所不及的胸襟与远见。
最为难得的是,你始终怀着一颗为乡邻谋福的赤诚之心。
这,比万贯家财更为珍贵。”
小雨望着窗外月色下静谧安详的村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力量。
从异世飘零的孤身一人,到如今拥有事业、朋友与可能的知己,她深深感激这份奇妙的命运安排。
她知道,自己的根须早己深深扎进这片沃土,而她的梦想,必将与这个小小山村的未来紧密相连,共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